本書搜集整理了包括近代通過翻譯、轉述和學人闡釋的一批有關辯證唯物主義哲學的文獻資料。這些著作中,有許多將辯證唯物主義哲學和各種哲學著作中的唯心論作比較的書籍,如日本堺利彥的《辯證法的唯物論》,蘇聯(lián)阿多拉茨基的《哲學的唯物論》,艾思奇的《哲學研究提綱》,沈志遠的《現(xiàn)代哲學的基本問題》等;有專門介紹辯證唯物主義哲學的書籍,
《中華大藏經(漢文部分)·續(xù)編》由任繼愈先生倡議并擔任主編,是繼1997年中華書局出齊《中華大藏經(漢文部分)》之后的又一重大編纂工程,從《嘉興藏》、《卍續(xù)藏》、《頻伽藏》、《大正藏》、《普慧藏》等各版大藏經及敦煌文獻、房山石經中,挑選《中華大藏經(漢文部分)》未收之重要佛教典籍,網羅遺珍,點校流通!独m(xù)編》規(guī)模宏大,
《墨子》中《經上》《經下》《經說上》《經說下》《大取》《小取》被稱為“墨經”。《墨子》一書中墨經集邏輯思辨與科學知識為一體,是治墨中最難的部分。為了條理展現(xiàn)乾嘉以來相關學者墨經注疏研究成果,本書撰者于每條經文下,首列各家注疏,繼而以按語形式給出個人考釋與見解,并逐字逐句注釋、翻譯經文。
《敬鄉(xiāng)樓叢書》為1928至1935年間,由黃群編纂并出資排印的溫州地方文獻。 《叢書》分四輯,計三十八種二百八十九卷。這是繼孫衣言《永嘉叢書》、冒廣生《永嘉詩人祠堂叢刻》之后,近代溫州鄉(xiāng)邦文獻整理與研究的重大成果,為復興永嘉學術傳統(tǒng)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秴矔纷允甲越K得到學術界高度關注。出版之初,梁啟超曾言其“將精校
《大寶積經》是一部古籍整理。唐菩提流志編譯,廣吉點校,全書四十九會,一百二十卷,共分5冊,是一部叢書體裁的經集。該經的大部分單會譯本在魏晉南北朝、隋唐時期已陸續(xù)出現(xiàn),直至唐代,菩提流志編集舊譯本二十三會,并新譯二十六會,歷時七年(七〇六年至七一三年),才將全經首尾完具。此次重刊《大寶積經》,全文以《高麗大藏經》為點校底
孫應鰲一生著宏富,主要有《學孔精舍詩鈔》《學孔精舍匯稿》《淮海易讀》《春秋節(jié)要》《左粹題評》《四書近語》《律呂分解發(fā)明》《論學會編》《教秦語錄》《教秦總錄》《教秦緒言》《雍諭》《幽心瑤草》《道林先生粹言》《莊義要刪》《督學文集》《歸來漫興》等,均由明清學者刊行于世。本書是孫應鰲生平詩文集的總匯,以點校本形式出版。孫應鰲
《子藏》的編纂是華東師范大學“985”工程的重大課題,具體由華東師范大學先秦諸子研究中心負責此工程的組織和實施。其將整合文科院系和古籍所、圖書館的力量,并聯(lián)合海內外有關高等院校和學術機構,進行《子藏》編纂出版工程!蹲硬亍肥珍浀母髯又鲿r間,則大致上截止到魏晉南北朝之末,因為這時期諸子百家的特點比較明顯;而研究各子的著
《孟子》是儒家的經典著作,戰(zhàn)國中期孟子及其弟子萬章、公孫丑等著。《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并列儒家經典“四書”,是學習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元典。本書共十四卷,每卷由原文、今譯、注釋、開講四個部分組成:原文精校,今譯暢達,注釋精審,開講通透,一氣貫注。篇后為讀者列出成語及相關章節(jié)鏈接。導讀部分是本書最大特色,對傳統(tǒng)經典
“因明”(hetuvidyā)是唐代玄奘法師沿用《瑜伽師地論》的命名法,對于他當時以陳那(Dignāga)為代表的印度佛教邏輯學、辯論術與知識論學說的一個總稱!皾h傳因明”保存了印度佛教邏輯學與知識論在公元6到7世紀這一階段的發(fā)展形態(tài)。漢傳因明文獻是我們研究印度中古邏輯史所必不可少的重要資料。1980年代,復旦大鄭偉教
中國近代西方心理學文獻叢刊 第一輯:心理學總論(共10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