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社會統計(第三版)/21世紀統計學系列教材》的主要特點:第一,注重教材的系統性,將紛繁復雜的經濟社會活動按照活動主體進行組織,在保證全面性的同時,突出經濟社會統計的內在邏輯。第二,注重教材內容的前沿性,根據經濟社會統計的國內外理論研究成果和最新應用成果及時更新教材內容。第三,注重教學方法的生動性,針對基本理論方法設置豐富的案例,引用最新數據,使讀者通過案例更好地理解正文的原理和應用結果。第四,注重教材使用的便利性,《經濟社會統計(第三版)/21世紀統計學系列教材》配制了幻燈片,同時還配備了不同層次的練習題和綜合分析應用題,以輔助教學的實施,為學生學習應用提供便利。
李靜萍,2000年7月起在中國人民大學統計學院任教,中國人民大學經濟與社會統計教研室主任。主要教授國民經濟核算、計量經濟學、統計學、經濟社會統計等課程。研究領域:國民經濟核算、計量經濟研究、國際競爭力研究、對外經濟統計研究、服務業(yè)統計研究。
第1章 經濟社會統計概述
1.1經濟社會統計的功能與特點
1.2經濟社會統計的對象
1.3經濟社會統計調查體系
1.4經濟社會統計的基本內容與本書結構
第2章 人口與人力資源統計
2.1人口規(guī)模與構成統計
2.2人口變動統計
2.3人口存量—流量統計矩陣
2.4人力資源統計
第3章企業(yè)活動與產業(yè)活動統計
3.1企業(yè)活動與產業(yè)分類
3.2企業(yè)投入統計
3.3企業(yè)產出統計
3.4企業(yè)財務統計
3.5企業(yè)經濟效益統計
3.6產業(yè)活動統計
第4章公共部門統計
4.1公共部門的職能及其統計
4.2政府財政統計
4.3公共事業(yè)活動統計
4.4政府規(guī)模及效率統計與分析
第5章金融統計
5.1金融活動、金融體系與金融統計體系
5.2信貸收支統計
5.3貨幣供應量統計
5.4社會融資規(guī)模統計
5.5金融市場統計
5.6擴展的金融統計
第6章對外經濟統計
6.1對外經濟活動及其統計
6.2對外貿易統計
6.3利用外資及外債統計
6.4國際收支統計
第7章住戶活動統計
7.1住戶活動及其統計內容
7.2居民收入統計
7.3居民消費統計
7.4居民收入、消費分布差異的統計與分析
7.5居民教育、健康與生活時間統計
7.6居民生活質量統計與評價
第8章國民經濟總體核算
8.1國民經濟核算概述
8.2國民經濟核算的主要總量指標及其應用
8.3基于國內生產總值的國民經濟動態(tài)統計
8.4基于國內生產總值的國際比較統計
第9章社會發(fā)展的統計描述與評價
9.1社會發(fā)展的含義及其統計測度
9.2社會指標及社會指標體系
9.3社會發(fā)展的綜合評價
9.4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統計描述和評價
參考文獻
《經濟社會統計》于2003年出版,2009年進行了第一次修訂,倏忽又是5年過去了。在過去的5年中,全世界以及中國的經濟社會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爆發(fā),促使人們更理性地看待金融與經濟的關系、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國內經濟與經濟全球化的關系。與新的經濟社會現實相適應,統計體系也發(fā)生了很多變化。本次修訂力求把鮮活的經濟社會現實以及統計體系的新變化體現在教材中,希望本教材在培養(yǎng)學生經濟社會統計素養(yǎng)的同時,也能幫助學生更密切地關注國內與國際的經濟社會形勢,并找到分析經濟社會問題的視角與工具。
本次修訂仍然延續(xù)了前兩版的總體框架、體例和內容安排,更新主要體現在:在第5章介紹了近年來建立的社會融資規(guī)模統計,并更新了金融發(fā)展統計體系的內容;第6章以專欄形式介紹了貿易增加值的概念;第7章根據國家統計局對住戶調查方案的修訂更新了住戶收支統計的內容;第9章根據聯合國開發(fā)計劃署《人類發(fā)展報告》的最新進展,更新了人類發(fā)展指數體系及其編制方法。此外,更新了教材中所有的案例數據,并對以前版本教材中的錯誤和疏漏進行了修正。
我們期待與舊版教材相比,新版教材能夠更上一層樓。當然,由于我們學識淺陋,疏忽和錯誤之處在所難免,再版文責由我們承擔,敬請同行和讀者不吝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