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為儒家重要經典之一,是上古歷史和部分追述古代史事著作的文獻匯編。春秋末期經孔子整理選編,作為教育弟子的教材,后遇秦火而損逸。西漢惠帝時除挾書之令,散落民間的各種《尚書》殘本相繼岀現(xiàn),如伏生二十八篇《尚書》今文本、河間獻王本、孔壁本、張霸本、中秘本、杜林本等等。其中孔壁本經孔安國整理,成為隸古定本,是《尚書》的一
中國戲曲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戲曲志·河南卷》編輯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中國戲曲志河南卷》是中國戲曲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戲曲志·河南卷》編輯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羅卷戲俗稱喇叭戲,流傳于河南省汝南縣及河南省鄧州市的地方戲曲劇種之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羅卷戲是由“羅戲”和“卷戲”這兩個中州大地的古老劇種融合而成的,羅
《李亦懷日記》共41冊。李亦懷是湖南湘陰人,出生于官宦、書香之家,是浙江地方銀行溫州分行的創(chuàng)建者,擔任該行經理前后長達15年。其曾祖父李星沅曾任云貴總督、兩江總督,祖父李桓曾任江西布政使、陜西布政使,父親李輔耀主持清代最后一次錢塘江海塘的大修工程,擔任過杭嘉湖道臺、寧紹臺道臺等。該日記起始于1934年1月1日,止于19
本書為中國大陸地區(qū)關于抗日戰(zhàn)爭史的研究綜述,不涉及港澳臺地區(qū)和外國的相關研究。第一,分階段概述本主題70余年來的發(fā)展狀況,總結各階段的特點;第二,介紹重要論題,展現(xiàn)發(fā)展脈絡,突出創(chuàng)新研究;第三,指出存在的問題,并對未來發(fā)展提出自己的思考和前瞻。本書下設15章,分別就東北抗戰(zhàn)史、陜甘寧邊區(qū)史、華北抗日根據(jù)地史、華中抗日根
清朝近三百年的歷史,在政治、經濟、文化事業(yè)等方面,都取得了諸多成就。就文化傳承而言,迄今還能搜集到豐富多彩的傳承文化內容。20世紀80年代初,在有識之人的共同努力下,在民間發(fā)現(xiàn)了大量滿語文本的神話。滿語文本神話,是了解東北物產、祖先生活、社會組織、人類文化、天文地理、審美、宇宙觀、哲學觀的重要資料。本書從語言學的角度,
晚清民國期刊是中國近代社會發(fā)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歷史記錄,也是珍貴的文化遺產之一,集中反映這一時期政治、軍事、外交、經濟、教育、思想文化、宗教等各方面的內容,可為近代史學、社會學研究提供材料支持,是研究中國近代社會的“百科全書”。本書以晚清民國報刊載文為基礎,選取其中有關云南昭通的資料作點校、整理、匯編,分別輯成《晚清民
《世界遺產在中國》是一本關于中國世界遺產的全面指南,本書以綜述開篇,讓讀者全面了解世界遺產的概念、《世界遺產公約》的誕生背景及內容,特別關注中國與世界遺產的淵源,以及中國世界遺產的基本狀況,深入探討世界遺產保護工作的重要性。后續(xù)專題部分聚焦于中國的自然遺產、文化遺產及文化與自然遺產,從入選時間、遴選標準、世界遺產委員會
儀征在宋、元時期是真州,由于北宋首都汴京的空前繁榮,京師百萬人口依仗漕運保障糧食供給,隨著酒運量的急劇攀升,有著運河入江口地理優(yōu)勢的儀征市區(qū),從唐朝揚子縣的江邊小鎮(zhèn)(白沙鎮(zhèn),五代改迎鑾鎮(zhèn)),迅速發(fā)展成為管轄揚子、六合兩個縣的真州州治,設置在真州的江淮發(fā)運司,承擔著東南六路漕糧征調和運輸保障任務!墩嬷輭羧A錄》主體分為四
王敏,上海大學歷史學教授,主要研究上海史(側重上海城市史、租界制度與外僑);韓瑞華,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編輯。本書由上海大學歷史系王敏教授主持編寫。本書是為配合“四史”教育,為中小學生和文史愛好者、普通公眾編寫的有關上海地區(qū)江南文化知識的普及性讀本。旨在培養(yǎng)其知史愛鄉(xiāng)、知史愛國的情懷。本書共分上、中、下三篇。上篇—
1900年,八國聯(lián)軍侵入北京。慈禧太后及光緒帝倉惶出逃。懷來知縣吳永倉促接駕,卻應對有方,受慈禧寵信,奉旨辦理前路光緒二十六年(1900),八國聯(lián)軍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偕光緒皇帝倉皇出逃,一路上狼狽不堪,逃至如今河北懷來縣,知縣吳永倉促間迎駕,受到信任后隨扈西行至西安。兩宮西狩,吳永親見往返情形,親聞行宮瑣事,熟知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