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論述歐洲主要民族的發(fā)展經緯為主旨,循序分述自古迄今登上歐洲歷史舞臺的各主要族群的演變歷程。年代前溯遠古,歷經上古、中古和近現(xiàn)代。論述在于追溯當今歐洲各民族源流,包括從遠古部落社會的族群,到古代民族的初步形成,中古晚期的分化、融合,再到近現(xiàn)代民族國家形成,直至冷戰(zhàn)格局終結,又一輪新的民族國家分立的漫長歷史過程,涉及
本書是探索法國大革命根源的歷史社會學著作。作者使用大量資料,詳細描繪了18世紀的法國作為時尚帝國的繁榮景象。這種商業(yè)資本主義的發(fā)展建立并推廣了基于商品交換的抽象社會關系,促使公民平等的概念在18世紀80年代的法國變得既可想象又富有吸引力。與此同時,伏爾泰、莫雷萊、盧梭、狄德羅等啟蒙思想家所闡述的公民平等觀念通過印刷品廣
本書以丹麥、挪威和瑞典這三個斯堪的納維亞國家的現(xiàn)代化進程為歷史背景,揭示了它們從落后的、封建的農業(yè)國轉變?yōu)楦叨裙I(yè)化的、民主的現(xiàn)代化國家背后的秘訣:自19世紀中葉以降的大半個世紀里,這些國家對受教育程度最低的人群進行了廣泛的文化、智識、道德和生命情感教育,掀起了深具北歐特色的民眾教化運動、合作社運動等社會變革,而孕育和
中世紀人洗澡嗎?用肥皂嗎?刷牙嗎? 中世紀人講究餐桌禮儀嗎?直接用雙手抓飯菜吃嗎? 中世紀人都是包辦婚姻嗎?使用避孕藥具嗎?愛自己的孩子嗎? …… 你知道中世紀人生病時最先采取的行動是禱告嗎? 禱告奏效了是上帝的仁慈,禱告不奏效是上帝的懲罰。當然,藥劑師和內科醫(yī)師這樣的專業(yè)人士也是不錯的選擇
本書梳理了從7世紀至諾曼征服時期的史料,尤其聚焦始于10世紀中期的本篤會改革,翔實而可信地呈現(xiàn)了圣母馬利亞崇拜及相關教義從早期教會直至加洛林王朝時期的發(fā)展。克萊頓教授見前人所未見,通過對盎格魯-撒克遜人諸多節(jié)慶、禮儀、禱文、修道院習俗、散文與韻文文學作品的研究,首創(chuàng)性地考察了圣母馬利亞崇拜在中世紀早期的發(fā)端與繁盛,并探
由美蘇主導的冷戰(zhàn)格局,到了20世紀60年代初,突然急速走到戰(zhàn)爭的邊緣。在兩個超級大國都已接受歐洲現(xiàn)狀的情況下,一場核大戰(zhàn)的陰霾是如何出現(xiàn)的?美國是否曾想要回歸孤立,將北約防務交給歐洲人自己負責? 著名國際關系史學家特拉克滕伯格集20年之功,力求解答這一冷戰(zhàn)謎團,并著力討論其中的核心議題一一在冷戰(zhàn)格局中,如何構建一個穩(wěn)定
《間諜教廷》是一部揭示二戰(zhàn)期間梵蒂岡秘密行動的驚險歷史著作。作者馬克·里布林通過大量解密檔案和一手資料,首次披露了教宗庇護十二世如何在公開場合保持沉默的同時,暗中策劃推翻希特勒的驚天陰謀。
《新世界史》為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主辦的面向中國的世界史研究者的學術集刊。本刊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辦刊的宗旨是力圖在新材料的解讀、新理論和新方法的運用和新視角的發(fā)掘上下功夫,以全面展示中國的世界史研究的新成果。
公元前58年,愷撒率領羅馬軍團越過阿爾卑斯山,在十年內占領了高盧全境,從此以后,這片土地在歐洲歷史上扮演起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愷撒的到來,為高盧乃至西歐的變化埋下伏筆:羅馬人把拉丁文化引入歐洲西部,古希臘和古羅馬的哲學、法律、修辭學、音樂和建筑成為西歐文明的基礎,羅馬人的踏足還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現(xiàn)代歐洲的版圖。本書并不停
日耳曼尼亞,顧名思義,正是日耳曼人生活的土地,在這片土地上,德意志文化生根發(fā)芽,這里的人們曾經阻止了羅馬帝國的擴張;曾經建立了由300多個各自為政的邦國組成的神圣羅馬帝國;這里曾經是西歐民族意識最晚覺醒的地方,卻又在統(tǒng)一后迅速崛起;這里曾經是先后挑起兩次世界大戰(zhàn)的國家,卻也經受了戰(zhàn)后的分裂之痛。作者重新描述了德國的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