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與蒲魯東的思想關系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的一個基礎性議題。在馬克思走向歷史唯物主義的過程中,蒲魯東理論中的積極因素對于馬克思的早期思想轉變具有不可忽視的先期影響;而隨著馬克思唯物史觀的創(chuàng)立,蒲魯東的理論缺陷則充當著馬克思不斷磨煉其歷史唯物主義的重要參照。本書稿基于新文獻推進對馬克思與蒲魯東思想關系的深層解讀,以歷史性
本書用“世界觀和方法論”這一話語表達方式構建起新時代黨如何運用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解決中國問題、創(chuàng)新中國理論、指導中國實踐的哲學框架。二十大報告提出“要把握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這一重大命題和論斷,其實質,就是為繼續(xù)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創(chuàng)
吉奧喬·阿甘本(GiorgioAgamben)自1995年開始的“神圣人”(Homosacer)系列標志著當代思想的新方向,而本書則為這一系列畫上了圓滿句號。在前8卷的考古學研究之后,本書對近20年來引導研究進入未開發(fā)領域的思想和概念進行了重新定義和界定,這些思想和概念的邊界與身體、技術和景觀的新用途相吻合。在書里,阿
本書主要為作者近年來以生命教育為主題在《教育研究》《中國教育科學》《中國德育》等期刊上發(fā)表的論文,基本觀點包括:教育是一項成全生命的事業(yè),教育學是一門成全生命的學問;教育必須面向人的身體,面向人的心智,面向人的靈魂;教育必須育體、育智、育魂,必須成全人的體力、腦力、心力;學校必須教會學生拓展生命的長、寬、高,享受生命的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 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品格。本書主題鮮明,架構清晰,說理透徹,對人民之問的深刻內涵、科學回答人民之問的重要意義進行了準確系統(tǒng)深入的闡釋。本書堅持歷史與現(xiàn)實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既回顧了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關于群眾
《價值論研究》是由上海大學價值與社會研究中心和中國辯證唯物主義研究會價值論研究專業(yè)委員會聯(lián)合組編的,主要內容為中國和西方價值論研究的經(jīng)典和當代前沿價值問題研究,包括中西方價值哲學理論研究、核心價值觀和價值觀體系研究、當代其他熱點價值論問題研究等,集中反映價值論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具有較高的學術價值,對推動中國價值論研究
本書主要結合文化、政治、權力、話語和意識形態(tài)這幾個核心關鍵詞,以典型文化理論家為個案,對文化政治的語義內涵及其理論的知識譜系進行全面深入的考察
《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是武漢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所、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實踐湖北省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主辦的專業(yè)學術集刊,2001年創(chuàng)刊,自2007年以來連續(xù)三次入選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來源集刊
本書是由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主辦的學術集刊,共設置6個欄目,分別為:熱點評論、專題評論、學術書評、議題述評、博文銳評、佳作短評。書稿既涵蓋了對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等馬克思主義研究領域眾多重點問題的學術探討,也涉及新時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新發(fā)展等研究主題,同時還關注馬克思主義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融合,從多維度對馬克思主
在當代學術學科視界,哲學人類學與社會理論的結合呈現(xiàn)出廣闊的前景。晚近以來,國際人類學呈現(xiàn)出哲學人類學復興態(tài)勢,讓·科潘、埃斯科巴、里貝羅等提出根除人類學領域的殖民化和帝國主義化傾向,并明確提出建構“世界人類學”,人類世的觀念已從古生物學概念轉義為生存論的概念,而布迪厄、拉圖爾、薩林斯、卡隆、阿克什等則致力從哲學人類學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