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苗啟明研究團隊關于馬克思人類學哲學的系列研究成果。馬克思在哲學史上的偉大貢獻之一,是從宏觀人類學高度開創(chuàng)了哲學思考的人類學平臺,通過哲學轉向人類學而開辟了人類學哲學這一新學科。這一哲學考察了人的人類學生成、人類學存在、人類學本質、人類學活動、人類學價值優(yōu)化追求和人類學發(fā)展規(guī)律,追求全人類的合理生存健康發(fā)展和不斷走
本書作為研究價值觀內容的圖書,主要介紹了價值觀的本質內容、核心理念、形成方式、發(fā)展環(huán)境、現狀透視、規(guī)律探尋以及培育路徑,本書立足價值觀發(fā)展的實際,以價值觀的多維視域作為研究的邏輯起點,結合我國當前價值觀變遷的實際,在此基礎上揭示出了價值觀的內在規(guī)律,一定程度上豐富了價值觀的研究積累,進一步深化和具體化了價值觀的研究視角
隨時隨地收發(fā)電子郵件、一個接一個地參加大小會議、在即時通訊軟件的尖叫中手忙腳亂、在繁雜的多線程工作中不斷地切換注意力……你看起來非常忙碌,甚至在不自覺地享受這種忙碌,但你的忙碌真的能轉化為生產能力嗎? 本書作者、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博士卡爾紐波特,尖銳地道破了信息經濟時代的驚人真相知識工作者6
本書以俞吾金《被遮蔽的馬克思》一書為對象,系統(tǒng)地反思了實踐唯物主義的基本理念,有力地回護了傳統(tǒng)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科學性與真理性;在寫作模式上,摒棄了“商榷”“爭鳴”的傳統(tǒng)體例,采用分欄和“評注”的方式,使人耳目一新。
本書是一部富有趣味性、互動性的通俗哲學導論,始終圍繞哲學上的大問題和關鍵概念展開,用生動的案例使抽象的哲學概念“活”起來,引導讀者充分理解概念在應用過程中的復雜性,并結合事實,不斷引導讀者走向系統(tǒng)性思考。作者激勵讀者沉思、探索并主動參與到哲學學習過程中,使哲學學習成為一種自我的沉思之旅。
全書共分6卷,卷一,世界之思,23篇。卷二,歷史之思,40篇。卷三,社會之思,23篇。卷四,文化之思,27篇。卷五,智慧之思,43篇。卷六,36篇。除了對馬克思主義哲學中的一些重要問題作了辨析,重申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立場等等之外,還從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立場上對當前學術界和社會上的一些新問題新現象作出回應,如對中國傳統(tǒng)文
本書從真理符合論辯護的角度研究使真者以及使真者理論的諸核心論題。在本書描墓的使真者圖景中,不僅使真者與真理符合論始于相同的真理直觀(即符合論直觀),而且使真者是把握、刻畫符合論直觀的最佳概念。具體而言,第一,本書論證了事實是使真者,并給出了一套事實本體論;第二,對于實在與真理的關系,本書辯護使真者最大主義、拒斥使真者必
本書系文化中國:傳承與匯通叢書之一,作者選擇德國思想家赫爾曼·凱澤林及其世界旅行、感性哲學觀作為研究對象,以僑易學的方法和思維方式重點考察其與中國文化的關聯(lián)。作者認為,凱澤林的感性哲學觀賦予了中國知識一定的主體地位,且進一步培育了中國文化進入德國文化的土壤,凱澤林的貢獻在于圍繞中國文化資源建立了德國話語式
本書立足于生命哲學的觀照,通過大量的文化典籍之稽考,發(fā)掘蘊含其中的平安之道。全書于緒論之后分上、下兩編:上編為平安之道的本元探究,涉及神話淵源、文化表征、理論基礎、狀態(tài)預測、社會諧調等諸多方面;下編為平安之道的生命觀照,側重闡述平安之道的生命環(huán)境要求、傳統(tǒng)禮俗、醫(yī)療養(yǎng)生、生活修行、生命境界超越、慈善精神。本書從人類命運
分析哲學是什么?分析哲學是否已經終結?分析哲學將向何處去?本書正是英美分析哲學界15位知名學者對以上問題的共同回答。本書作者既包括像希拉里·普特南、雅克·亨迪卡這樣的老一輩分析哲學家,也包括彼得·哈克和彼得·希爾頓、朱麗葉·弗洛伊德這樣的一流分析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