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系統(tǒng)匯集了近代山東省域各級行政區(qū)劃內(nèi)的各類近代地圖,是全面反映近代山東區(qū)域發(fā)展、城市空間變遷及其自然、社會、人文環(huán)境的大型地圖文獻匯編成果。尤其是輯錄了海內(nèi)外各類山東城市近代實測地圖和方志地圖,其中包含大量珍貴稀見和未曾公開出版的山東地圖文獻,極具文獻價值和社會價值。同時,《實測地圖》在地圖分類收集、整理、編目、考
本書共收錄渭南地域遺存及出土各類碑石150余種,其中造像8種、塔銘4種、碑碣81種、墓志62種,其他磚石3種。所涉年代上自東漢,下迄民國,其中東漢3種、前秦1種、北魏12種、西魏4種、北周3種、隋8種、唐38種、宋28種、金10種、元11種、明22種、清17種、民國1種。所收碑刻包括說明文字、高清圖版和原碑錄文。
該稿是2022年7月新開館的西藏博物館新館基本陳列《雪域長歌——西藏歷史與文化展》的圖錄。全書第一部分為史前部分“泱泱華夏、高原初曙”,介紹了代表西藏高原早期人類生產(chǎn)生活狀態(tài)的標志性遺址和出土的大量遺存。第二部分“唐宋迭代,吐蕃盛衰”,展現(xiàn)了公元7世紀到9世紀下半葉西藏與祖國內(nèi)地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交往交流的全方位
本書為古籍文獻選輯和點校著作,是重慶市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重大項目“歷史文獻中的重慶”的研究成果之一。本書點校和輯錄的對象為文淵閣《四庫全書》史部和子部中的相關文獻資料,對此類文獻中涉及重慶的相關史料進行了分類、點校和系統(tǒng)的整理。
胡適(1891—1962)是20世紀中國知識界領袖和文化名人之一。他在思想、學術、教育、文化乃至政治方面,都曾發(fā)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書稿以年譜長編的形式呈現(xiàn)胡適各個時段、各個方面的重要材料,力圖全面反映其生平、思想、學問、事業(yè)、交游及影響等,并兼論胡適之世。所引材料廣泛、詳實,包括胡適各學術領域的代表性著述和本人書信、
本書所選《肇域志》為云南圖書館所藏為清同治初年抄本,凡四十冊,是該書迄今保存最完善之本,該抄本抄工精細,字跡工整,比較完整地保留了原稿本的面貌!墩赜蛑尽肥敲髂┣宄躅櫻孜渥胼嫷娜珖缘乩砜傊荆婕暗貐^(qū)包括南京、山東、山西、河南、陜西、廣東、浙江、福建、云南、貴州等地,其內(nèi)容包括建置、沿革、山川、名勝、水利、貢賦等,是
武漢大學圖書館所藏明武宗、世宗、穆宗三朝實錄是國立北平圖書館藏本、抱經(jīng)樓藏本及廣方言館藏本這三大版本系列之外,數(shù)量較大、價值較高的《明實錄》散藏本,均為抄本,總體上保存較好,卷數(shù)較多。其中,《明武宗實錄》存卷1至卷164,《明世宗實錄》存卷22至卷566,《明穆宗實錄》存卷1至卷26、卷30至37、卷53至70,均為首
江蘇常州地方叢書影印。本書是清代一部輯錄常州地方文獻的郡邑類叢書,也是常州地方歷史上最大的一部叢書。書成于清光緒二十年至二十四年(1894—1898)間,由繆荃孫、汪康年等人協(xié)助盛宣懷編刊而成。該書分為初集和后集,共輯書70多種,近700卷。所收錄各書依經(jīng)史子集分類序列。本書收錄了自南北朝至清代常州籍60多位先賢的各類
中國地方志的編修歷史較為久遠,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整的編修理論、方法等。這些理論、方法及與方志相關的文化含義在方志編修者的序、跋中多可找到重要參考。本叢刊收錄的主要是《中國地方志聯(lián)合目錄》和其他方志叢刊著錄和收錄的、現(xiàn)可見的方志之序、跋,旨在將歷代方志所載序跋網(wǎng)羅一帙,尤其是由纂修者和名家撰寫的序和跋,盡量收入其中。在編排
本書是作者在調查了多位苗族歌師理老的基礎上,對武陵山區(qū)苗族婚嫁禮詞進行的系統(tǒng)性的綜合整理。苗族婚嫁禮辭,苗語為DUTQUBDUTLANL(讀曲讀蘭),是東部方言苗族人在舉行訂婚和結婚儀式時所吟誦的頌祝辭,是一門受東部方言苗族人民喜聞樂見的古老辭話,廣泛流傳于貴州省松桃苗族自治縣及其相鄰的湘西及渝東南等東部方言苗區(qū);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