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收錄長沙五一廣場東漢簡牘400余枚,包括簡牘的紅外圖版和彩色圖版、釋文以及相關的說明。其內容是東漢中期長沙地方政府的官方檔案文書,涉及當時的政治、經(jīng)濟、法律、軍事等諸多領域。
本套書由12卷本組成,每卷本都包括以下內容:第一部分為《蒙古秘史》文本影印部分。作者在文本。上添加了詳細的分段序號、行號、索引,以便讀者和研究人員快速準確地查閱引用相關內容;第二部分為《蒙古秘史》蒙古文復原部分。作者用詞根按照現(xiàn)代蒙古語正字標準復原,后綴用其能夠表示獨特語法意義的形式復原的新方法進行了復原;第三部分為《
本書全面、系統(tǒng)、翔實地記載了湖南省婁底市1990-2017年的政治、經(jīng)濟、法治、教育、文化和社會各項事業(yè)的發(fā)展歷史和現(xiàn)狀。反映了婁底市在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中的新情況和新成就,具有一定的年度特色、時代特色和地方特色。全書指導思想明確,結構合理,編排規(guī)范,層次清楚,體現(xiàn)了志書的科學性、客觀性和實用性,為各界人士認識、了解
該書與2015年3月出版的《務本堂藏敦煌遺書》(1)為同一系列。該書是務本堂2013年后新得古寫經(jīng),共四十九號,亦含少量山西晉南古代寫經(jīng)與日本古代寫經(jīng)。按照文物、文獻狀態(tài)的不同特點,本書及所附條記目錄將它們著錄為五十五款,具有規(guī)?捎^、內容豐富、名家欣賞等特點。全書共收集敦煌遺書約730幅,主要包括敦煌遺書和部分晉南遺
本書是廣東省委宣傳部重點項目《紅色廣東叢書》中的一種,是全面梳理廣東省紅色革命遺址的圖文集。全書共分三大卷,包括《珠江三角洲卷》《沿海經(jīng)濟帶卷》《北部生態(tài)區(qū)卷》,書中充分利用新一輪全省革命遺址普查成果,系統(tǒng)整理了廣東全省4269個紅色革命遺址,按地域分篇介紹遺址基本情況及其所反映的重要歷史,并簡要闡釋其精神意蘊,全書彩
歷代名臣是政治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名望的大臣,往往是政治舞臺的主角之一,同時亦掌控著文壇、社會、經(jīng)濟各方面的命脈,故而自南宋朱喜《宋名臣言行錄》以來,以名臣言行錄、碑傳等為內容的史料文獻層出不窮。這些文獻以輯錄他人原文為主,具有相當?shù)男?眱r值、史料意義和一定的客觀性。本書輯刊三十余種名臣傳文獻,望有助益于歷史文獻之研
江西樂安縣流坑古村落被評定為全國首批12個歷史文化名村之一,全國第5批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并在積極申請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本書采用影印出版,分30冊,收輯流坑村八個房系存留的近30部董氏族譜,均為從民間搜集的孤本、珍本,國內圖書館絕無收藏。
本書首載《廬陵胡忠簡公經(jīng)解序》,對《胡忠簡公經(jīng)解》的編纂,從不同的角度作了闡述和說明。次為《胡忠簡公經(jīng)解》總目。正文首為《春秋解》,列卷首一卷、解十五卷;次為《周禮解》,列六卷;再次為《禮記解》,列十四卷。
王龍標詩集/陳羽詩集
本書以南京圖書館藏明內府司禮監(jiān)本為底本,共五十九卷。全書以《資治通鑒綱目》為本,疏通其義旨,欲使《資治通鑒綱目》之義大明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