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小書,是一個很俏皮的名稱。此所謂大家,包括兩方面的含義:一、書的作者是大家;二、書是寫給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讀物。所謂小書者,只是就其篇幅而言,篇幅顯得小一些罷了。若論學術性則不但不輕,有些倒是相當重。其實,篇幅大小也是相對的,一部書十萬字,在今天的印刷條件下,似乎算小書,若在老子、孔子的時代,又何嘗就小呢?
本書系國家社科青年項目“‘文明等級論’在近代中國的傳播、影響與批判研究”的階段性成果。本書討論“文明等級論”這一在近代世界頗具影響的意識形態(tài)話語的基本內容、現(xiàn)實所指、衍生話題,以及如何在近代中國發(fā)生各種各樣的影響。嘗試從思想史的角度揭示近代政治紛爭與沖突的底層邏輯,呈現(xiàn)歷史進程中的糾結、困頓與曲折,凸顯構建能彰顯人的尊
本書是一本深入剖析中國古代帝王智慧與謀略的著作。通過豐富的歷史案例,展現(xiàn)了歷代帝王在治國理政、軍事征戰(zhàn)、權謀斗爭中的智慧。本書共分六章,第一章講述帝王如何運用高明的策略和手段籠絡人心,穩(wěn)固皇權;第二章分析了成大事者必備的素質,如把握時機、嚴于律己、思維活絡等;第三章從君臣關系的視角,探討了帝王如何平衡各方勢力,實現(xiàn)團隊
本書作者以近代河南社會變遷為背景,以士紳階層社會活動和作用發(fā)揮為線索,借鑒"中心一邊緣”模式、近代化研究理論,縱向上,關注士紳活動的“三個時期”,即晚清、北洋和民國;橫向上,關注士紳活動的“三個場域”,即省垣、縣域與鄉(xiāng)村;研究對象上,重點聚焦“三類群體”,即傳統(tǒng)士紳、新學士紳和豪強士紳,通過考察他們在“中心”或者“邊緣
這是一本中國古代士族的崛起與衰落史。從漢代三個頂級士族的崛起之路,到天街踏盡公卿骨北方貴族的最后滅亡,從九品中正制到科舉制的政體起落承接,士族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馬上定乾坤背后的奪權紛爭、家族壟斷、世家聯(lián)姻,是關乎兵權、官制、實業(yè)、學術等橫跨千年的中國文化史。國家人文歷史首次以階層視角探尋史海沉浮,逐步展現(xiàn)世家大族與王
上海人民出版社于2010年出版了《張家駒史學文存》一書。本次在2010年版的基礎上,以中國經濟重心在宋代南移這一經典命題為核心主題,保留作者生前出版過的各自獨立又相互銜接的兩部專著《宋代社會中心南遷史》《兩宋經濟重心的南移》作為主體,揀選了《宋代分路考》《中國社會中心的轉移》《宋室南渡前夕的中國南方社會》《靖康之亂與北
本書是在前四編收錄資料的基礎上,對民國時期社會調查資料的深入挖掘和整理,主要收錄1912—1949年間在各種報刊上發(fā)表的各類調查文獻2000余條,其內容主要有:社會概況調查,農村和農民調查,教育調查,民族及風俗調查,人口調查,其他調查。絕大多數(shù)文獻系首次影印出版,文獻價值突出。這些資料系統(tǒng)保存了大量調查數(shù)據(jù)及原始材料,
本書是對《比較地方自治論》(1948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發(fā)行)的?北。原書包括:總論、論高級地方自治機關、論下級地方自治及特別地方自治等。 原書在1931~1948年陸續(xù)出版,對民國時期中國城市和鄉(xiāng)村基層社會治理的問題進行總結和探索。本次出版的勘校本,由我社與西南聯(lián)合大學共同策劃。
科舉制度作為我國古代社會的選官途徑備受當時社會矚目,曾被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fā)明”。成書于五代的王定!短妻浴,是一部與科舉制度有關的筆記小說。全書共15卷,分一百零三門。前三卷匯錄科舉制度掌故,其余十二卷按類記敘科舉士人言行!短妻浴穼μ拼婆e制度的規(guī)制、禮儀、風俗做了真實詳盡的記載,多為史志所不載,為我們全面認識
全書共分八章,第一章首先考釋投下(愛馬)的語義及投下組織的類型,以作為正式研究元代分封制度的必要前提。就分封實體而言,蒙元分封又是以草原兀魯思分封、五戶絲食邑分封、投下私屬分撥及宗王出鎮(zhèn)四種形式出現(xiàn)的。第二章專門研究蒙古分封的原始形態(tài)——草原兀魯思分封。第三章主要探討漠北草原分封在漢地的延伸和變態(tài)——五戶絲食邑分封。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