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jīng)》是中國廣大佛教徒所普遍習誦奉持的一部經(jīng)典。即便不是佛教徒,多數(shù)知識分子也都會了解和學習《金剛經(jīng)》。因此,這部經(jīng)在中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 這部《林則徐小楷〈金剛經(jīng)〉》收錄了林則徐手書的《金剛經(jīng)》全文,同時附有他所書的《心經(jīng)》《阿彌陀經(jīng)》《大悲咒》等。 同時,本書特別收錄明末四大高僧之一憨山大師所作的《金剛經(jīng)
弘一大師所書的《藥師本愿功德經(jīng)》是他寫經(jīng)書法的重要代表作,寫成于民國丙子年(1936年),大師時年五十六歲,人書俱老,藝術已臻至境。經(jīng)前東方三圣名號,乃刺血寫成,可見大師感天動地之真誠。這部經(jīng)寫成以后,在民國時期就曾經(jīng)影印流通,受到讀者的熱捧,至今還有多種版本印行。 這本《弘一大師手書藥師經(jīng)》,收錄了弘一大師所書《藥
本書為知名學者關于德勒茲藝術哲學思想的系列專著之一。20世紀下半葉,法國哲學家德勒茲撰寫了具有重要影響的電影理論著作。本書作者用清晰而深刻的思想和語言,從背景材料、思想來源等各個角度,細致地對德勒茲電影論著尤其是艱深難懂的段落,進行了文本分析,深刻闡釋了德勒茲復雜而深邃的電影思想,為讀者接近、閱讀、了解和研究德勒茲掃清
作為材質美、工藝美、藝術美的結合,金屬藝術一方面作為實用藝術深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另一方面其蘊藏的工藝美學、審美取向、造物邏輯等文化內核更是先民們留給我們的藝術瑰寶!督饘偎囆g》作為一本通識教材,在強調知識內容“基礎”的同時拓展了視野上的“寬度”,在內容上融匯古今、視域上包羅中外,引導讀者拓寬文化視野。 金屬藝術》以
《晉唐小楷八種》,共計三十開,蝴蝶裝,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藏。依次收錄王羲之《樂毅論》《黃庭經(jīng)》《曹娥碑》,定武《蘭亭序》,佚名《樂毅論》,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虞世南《破邪論序》,禇遂良《陰符經(jīng)》。冊頁前有明代著名收藏家項子京收藏印、翁萬戈藏印等,晚清名家陶浚宣題名,干、嘉、道三朝重臣英和的兩條題簽,后有清初著
王鐸(1592—1652年),字覺斯(之),號十樵、嵩樵、癡庵、癡仙道人、煙潭漁叟,平陽府洪洞縣(今山西省洪洞縣)人,誕生于河南省孟津縣,明末清初大臣、書畫家。善于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有“南董北王”之稱。正如李志敏評價:“王鐸的草書縱逸,放而不流,縱橫郁勃,骨氣深厚”。書法作品有《擬山園帖》和《瑯華館帖》等。繪畫作品有
吳昌碩(一八四四—一九二七),浙江安吉縣人。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碩,又署倉石、蒼石,別號甚多,常見者有倉碩、老蒼、老缶、苦鐵、大聾、石尊者、無須老人等。曾任過一個月的江蘇安東縣令,爲西泠印社首任社長,是『詩、書、畫、印』四絶的一代藝術宗師。吳昌碩與任伯年、蒲華、虛谷齊名,爲清末『海派四杰』之一,他的藝術敢于另辟蹊徑,
趙之謙(一八二九—一八八四),晚清著名的書畫家、篆刻家。浙江紹興人。初字益甫,又字撝叔,號冷君、鐵三、憨寮,又號悲庵、無悶、梅庵等。曾任江西奉新、南城等處知縣。趙之謙是一位天才型、多能的藝術家,在諸多領域都取得很高的成就,篆刻、書法、繪畫、詩文、學術皆爲一代大家。趙之謙從青年時代起,就刻苦致力于經(jīng)學、文字訓詁和金石考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