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好生活,如何構建好生活,這是從古至今人類一直在探討的話題。本書針對好生活展開價值論探討,從好生活的含義、意義、層次、維度、領域,以及好生活的美好愿景及其構建等方面回答了究竟什么樣的生活才能稱得上好生活的問題;從好人格的含義、層次以及對于好生活的意義等視角回答了個人過上好生活需要具備什么樣的主觀條件問題;從好家庭、
作為智慧之思,哲學既包含普遍之維,也具有個性品格。本書作為研究哲學個性品格的導論性著作,從人與世界、“事與人的存在”、廣義視域中的認識、語言的哲學意蘊等方面,對作為智慧之思的哲學作了具體的考察和闡釋,體現(xiàn)了一種具有個性特點的研究視域,較之純學術的哲學專題性研究更容易接近和把握,也更容易激發(fā)本科生和廣大讀者對于哲學的興趣
《闡釋學年鑒(2021年)》內容簡介 近年來,中國闡釋學本土資源的發(fā)掘與拓展取得了長足進步。闡釋學由昔日默默無名的邊緣學科開始成為顯學。《闡釋學年鑒(2021年)》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 本年鑒分為中文、英文兩部分,主要集中了2021年1月—12月以中英文寫作為主的闡釋學研究成果。每部年鑒均分為學術成果、學術動態(tài)及著
在馬克思哲學發(fā)展過程中,費爾巴哈無疑是非常重要的。本書的任務就是以費爾巴哈和馬克思的文本為依據(jù),還原馬克思從接觸—學習—崇拜—運用—反思—批判—揚棄—逆襲費爾巴哈思想的全過程。本書除“導言”“前言”和“結束語”外分為七章,分七個時段重點考察了馬克思與費爾巴哈進行思想交流的整個歷程。通過對馬克思和費爾巴哈詳細的文本研究、
唯物史觀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內容,而第二國際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發(fā)展史中承前啟后的關鍵鏈條。但是,庫諾夫作為從實證社會學視角獨立闡釋唯物史觀的理論家,其思想一直以來并沒有得到充分研究。本書旨在通過解讀庫諾夫《馬克思的歷史、社會和國家學說》這一重要著作,重新審視其從歷史—社會—國家的角度對唯物史觀的詮釋和拓展以及其將唯物史
本書共分為理論篇、設計篇、應用案例篇三個部分共10個章節(jié),其中理論篇詳細闡述了當前大學生生命教育面臨的困境、園藝療法與生命教育的結合、生命教育的園藝療法。
論文集收錄作者陳柏靈先生近四十年對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及其應用的研究的文章,散見于各期刊、雜志和報紙中。該文集既有對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創(chuàng)始人有關認識論原理創(chuàng)立闡發(fā)的系統(tǒng)論述和研究,又有在不同歷史時期,革命領袖和廣大共產(chǎn)黨人運用發(fā)揮認識論思想取得光輝業(yè)績的論述和剖析,特別是對新歷史時期,若干重大現(xiàn)實問題,從認識論的視角做全面而
本書是西北師范大學哲學學院“中和論道”系列講座講稿結成的第7本文集,一共含括8次講座的內容。第1講解讀亞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學》,第2講從物理學發(fā)展的角度介紹人類對宇宙認識的不斷深入,第3-5講分別分析哲學思維及其理論在應對氣候變化、引領地方發(fā)展、保護動物權利中的作用,第6講介紹陰陽五行學說的起源與發(fā)展,第7講以“良知與
本書以倡導和推動比較哲學與比較文化研究、促進中西文化對話與融通為宗旨,致力于對中外比較哲學與比較文化的歷史、概念、命題、理論、思潮、事件、研究方法論、研究動態(tài)等領域的研究,研究范圍還包括中外哲學史上哲學家的比較思想與學術研究,以及借鑒西方理論與方法,對中國傳統(tǒng)思想展開新的闡釋。主要內容包括:《自然、神秘與審美體驗:東方
本書精選《廣東社會科學》創(chuàng)刊35年來哲學欄目的優(yōu)秀論文26篇,突出原創(chuàng)性、時代性、現(xiàn)實性,內容包括哲學基本問題與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主要課題、馬克思主義哲學方法的邏輯建構、馬克思的社會理論與當代中國的社會實踐等。全書分析發(fā)展中的社會與社會發(fā)展哲學,探討西方現(xiàn)代文化的普遍性表述與哲學反思,有助于讀者了解國內學界哲學領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