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黃檗文庫“走進黃檗”黃檗五部曲之五,全書通過對中國9省市50余處黃檗道場、黃檗文物文化遺存的田野調查,用豐富的物證展示黃檗千年的文化根基,全書分為黃檗法乳、黃檗記憶、黃檗蹤跡三大部分,通過充分挖掘黃檗文化與古代傳統(tǒng)文化、宗教文化中的人物、山川、禪林等的文化關聯(lián),在歷史的際遇離合中,觸摸黃檗文化萌生、發(fā)展以及成長的
8000年前的龍形圖案在哪里?中華第一玉龍距今多少年?龍形從C形向S形的演變?yōu)槭裁粗袊堃晕遄樽?龍什么時候成為皇帝專屬?龍生九子,都有哪九子?魚可以變成龍嗎?馬可以變成龍嗎?......用圖文并茂的形式,給孩子講述有史可依,有據可查的中國龍!
《中華大藏經(漢文部分)·續(xù)編》由任繼愈先生倡議并擔任主編,是繼1997年中華書局出齊《中華大藏經(漢文部分)》之后的又一重大編纂工程,從《嘉興藏》、《卍續(xù)藏》、《頻伽藏》、《大正藏》、《普慧藏》等各版大藏經及敦煌文獻、房山石經中,挑選《中華大藏經(漢文部分)》未收之重要佛教典籍,網羅遺珍,點校流通。《續(xù)編》規(guī)模宏大,
禪是中土佛教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禪是一種滅苦的生活之道,頓悟的理想玄妙,修持的方法也玄妙,難以言傳。傳統(tǒng)的傳的方法是禪門內的傳心和宏法式,或乞援于名相,或乞援于觀心,結果常常是難于領會,甚至流為神秘主義。 《禪外說禪》,顧名思義,是身立門外,體會到不懂禪的人是怎么不懂的,目的是要使不懂的人去懂。
本書是首部通史式的“嶺南禪宗史”,它從地方史和禪宗史的疊合視角,全面系統(tǒng)地梳理了嶺南禪宗的產生、傳播、發(fā)展、演變的歷史,重點考察了嶺南佛教史與禪宗史、禪宗與禪學的關系、禪僧的活動、唐五代和明末清初兩個高潮時期等。就作為歷史運動的禪宗而言,可說高僧大德是主體,思想是靈魂,著述是載體,寺廟是道場,環(huán)境是助力,本書對這些環(huán)節(jié)
所謂圖騰,即原始時代的人們把某種動物、植物或非生物等當作自己的保護神,相信它們有一種超自然力,會保護自己,并且自己還可以獲得它們的力量和技能。在原始社會時期,人類的活動離不開圖騰崇拜,圖騰亦滲入進人類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通過圖騰研究,我們可以了解一個民族的歷史和民俗,認識一個民族的民族心理與特點。 《圖騰奇異的原始文化
全書分上中下三編:上編探討分別作為耶穌會管理手段、文字產品、史料性質的年信,細析年信的作用、語言、寫作過程、郵差、郵路及館藏情況等;中編從人、事、物、話題四個向度展示年信對中國天主教史的書寫,包括年信記載的人物、活動、物質符識,以及死亡、納妾、齋素、守貞等話題,皆有生動的呈現與分析。下編研究探討了年信在明清易代史與民俗
作為浙東四大叢林之一和近代臨濟宗中興祖庭,寧波七塔禪寺有著一千一百多年的悠久歷史,其古老程度甚至可與寧波城相比肩,是全國漢族地區(qū)佛教重點寺院。本書即是從寧波佛教史和七塔禪寺的發(fā)展、建置,以及其歷史上產生的高僧大德和寺廟文化等多個角度,介紹了這座千年古剎的前生與今世。
系列介紹: 宗教學關鍵詞系列旨在通過對宗教學理論基本范疇的辨析,為形成中國特色的宗教學理論體系奠定基石。系列中每冊介紹一個理論范疇,具體包括此范疇的基本內容、起源、發(fā)展歷程,相關的代表人物、學派及其主要觀點,以及相關的學科分支和研究現狀,包括未來的研究拓展方向等,并附有與此范疇相關的重要的中外參考文獻。 本系列第一輯共
本套書共四冊,包括:張中三書、天方正學、劉介外書、經學系傳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