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內容包括:“導論:概念與宗旨”“什么是神”“關于神祇不存在的證明”“事神及其效果”“中國共產黨的宗教理論和宗教政策”。并附主要宗教神學知識及批評。
泰北佛教的形成、發(fā)展與泰北歷史上出現的蘭那王國的興衰息息相關。在蘭那王國強盛時期,泰北佛教發(fā)展至鼎盛,形成了以清邁為中心的蘭那佛教文化圈,與西雙版納佛教彼此之間相互影響,交流頻繁,在歷史發(fā)展進程中為彼此佛教的復興與發(fā)展都做出過重要貢獻。本書立足于歷史學與宗教學,通過大量中外文資料結合實地調查的整理、分析,對泰北蘭那王國
《大乘百法明門論》(以下簡稱《百法論》)在中國佛教史上的地位非常高。古代曾出現過許多對該論的注疏,可惜大部分都已經亡佚了,所幸敦煌藏經洞依然保存有若干失傳的珍貴注疏文獻。這些注疏出土于敦煌這一特殊地區(qū),折射出敦煌文化與佛教文化融會貫通的特色。本著首先對敦煌遺書中的《百法論》注疏進行了全面考察,歸納其因時間推移所產生的內
本書以明代寺院經濟為主題,對其進行了系統(tǒng)、全面的梳理和研究。本書首先論述了佛教在由元入明的時代背景下,佛教寺院的狀況以及國家層面如何對其進行管理。之后分別從寺院的田產、商業(yè)活動、消費支出以及個案分析這幾個方面,詳細考察了明代寺院經濟的狀況。明政府以整頓、限制佛教為主的宗教政策,使佛教自入明起就受到一定的約束,其整體土地
《藏籍譯典叢書》之一。作為一部早期的歷史文獻,這部著作可謂是一部完整的吐蕃通史,不僅具有獨特的史學觀念、編寫體例、敘事風格及敘事文體,而且具備了完整的斷代、分類體系,在藏族史學史上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此外,該宗教史籍當中還有許多在其他史籍中少見的內容,如吐蕃小邦、吐蕃法律制度、吐蕃寺廟、藏傳佛教后弘期初期的歷史以及已
早在沒有文明和國家的史前時代,偶像崇拜與造神行為就已經普遍開啟。中國文明中的鬼神信仰及祭祀形式,存在一個十分突出的特點,即偶像崇拜與非偶像崇拜總體均衡的現象。本書通過能夠充分體現宗教禮儀行為的史前玉禮器的大量出土情況,系統(tǒng)歸納出偶像崇拜與非偶像崇拜在玉禮器生產和使用方面的情形,找出玉人像所代表的偶像崇拜與玉柄形器所代表
《星云大師全集》收錄了星云大師一生所有的中文圖書著作,全集約4000萬字,共分12大類,此前已由新星出版社出版。此次出版的《此岸彼岸——<星云大師全集>讀后》是社會各界專家、學者、名人,包括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樓宇烈、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資深教授賴永海、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蒙曼、國家圖書館副館長國家古
本書是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成果《梵漢佛經對勘叢書》之一,收錄了《心經》和《金剛經》,由梵學專家黃寶生先生從梵文翻譯成現代漢語。般若經是大乘佛教的主要經典,也是中國早期佛經翻譯的重點。其中《心經》和《金剛經》為著名。本書依據梵語原文將兩書譯為現代漢語,并且列出古代經典漢語譯本,依據梵語原文的語意,照顧到古代漢語的表達方式
本書是作者主持完成的國家社科基金結題成果修改而成,主要以宗教與社會的共存互構理論為主線,通過運用理論研究和實證研究、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對宗教要素與和諧社會建設、宗教功能與和諧社會建設、宗教信仰者與和諧社會建設、宗教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宗教與社會的現代化全球化以及構建宗教與社會共建共享的和諧社
《竹窗隨筆》是明代云棲祩宏晚年的隨筆文集,共三卷!冻豕P》一六一條、《二筆》一四一條、《三筆》一二五條。三筆合計,共有四二七條。書中的內容多為作者記述自己的實際經歷和個人見聞,對人生真理的深入思考,以及對生活中種種見聞的思索等等。凡所議論都充滿著智慧,這些智慧對現代讀者來說,同樣有著很大的作用,是一部難得的典籍。本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