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圍繞“漢代神獸”主題的文集,包含文章12篇,各篇文章選取具有代表性的漢代神獸意象,如龍虎、鎮(zhèn)墓獸、羊、鹿、貓頭鷹等等,它們有的是自然界中存在的動物,有的是人們想象中的動物,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讀者梳理其在漢代社會的形象表現(xiàn)(例如畫像石、壁畫、雕塑等),以及它們背后所體現(xiàn)出來的漢人世界觀,乃至反映整個漢代的社會意
“黃石作品精選”收錄其代表作,視野遼闊,內容豐富,文筆優(yōu)美,展現(xiàn)了黃石對民俗、神話、歷史等學科的研究和探索,從一個側面展現(xiàn)了現(xiàn)代民俗學的發(fā)展進程,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本書探討了中國古代社會中關公信仰的產生、演變及道德理想。對歷史文獻進行辨?zhèn)慰紦?jù),鉤稽關公的事跡;綜集史書、演義民間傳說里有關關公個性、品行的記載,整理關公
全書第一部分為導論,介紹夏魯寺創(chuàng)建與擴建歷史,以及建筑與壁畫藝術;第二部分展品圖解,分為文獻檔案,建筑,佛像,唐卡,壁畫,法器、夾經板、服飾等類別;第三部分專題研究,包括以下論文:從夏魯寺東無量宮回廊壁畫看布頓對藏式佛塔的貢獻,交融與見證:元代夏魯寺琉璃構件,夏魯寺元代壁畫圖像中的漢地名物及其影響,西藏寺院中的八仙:夏
本書稿一函兩冊分別是印光大師批注本《心經注》和印光法師鑒定本《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淺注》,原書稿為民國鉛印本,蠅頭小楷,端謹自然,32個筒子頁,線裝。兩書以儒云、釋云、道云三家箴言箋注心經,字字璣珠,是為妙文至理。印光大師全文句讀圈點,無一省略,用心良苦。弘一法師所藏,至為殊勝,新中國成立以后未曾印行,市面無書,該書是弘揚
本書是印光大師抄寫《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愿品》的書法本經典讀物。書局以經折裝形式出版,單黑套紅。該作品為印光法師老年時所書作品,字體遒勁,用意散淡,筆墨中透露出洗盡鉛華后的無為之意,超脫自然。與其青年、中年時所書作品有明顯的不同。書稿有弘一法師“李廬”“成蹊”“弘一”印章三枚。本選題即為他所抄寫的經文
本書是一本關于民間信仰方面的研究專著。民間信仰是流傳于中國民間的一種信仰心理、信仰行為。民間信仰雖有悖于正統(tǒng)文化,但對于文學藝術卻有著促進作用。本書主要探討民間信仰對于先秦兩漢這一時期的文化影響。全書共6章,約30萬字。第一章開宗明義,概述先秦兩漢時期的民間信仰;第二章主要分析民間信仰對先秦兩漢文人的影響;第三章概述民
《華夏圖騰》是一本全面研究中國原始社會文化起源中有關圖騰的書,牽涉到有關“生命的來源”“方位的構建”和“時間的確立”三部分。生命的起源主要根據(jù)當下的考古與史料發(fā)現(xiàn),推測原始時期的人們對于自己生命由來的追問,涉及祖先崇拜,有魚、蛙圖騰等。第一次將華夏的由來確認為是鮮花圖騰,即“華夏”一詞是由鮮花崇拜而得名,這是作者的一大
本書稿是四川大學佛教與社會研究所與峨眉山佛學院聯(lián)合策劃的系列學術研究叢書《佛教與民俗》第五輯,是近年來關于佛教與民俗研究的部分成果。該輯分為生命禮儀專題、信仰民俗、儀式民俗、團契民俗、歲時民俗、游藝民俗及外三篇等七部分內容,解析佛教如何演變、契合中國民間知識與風俗習慣等。佛教與民俗是一個研究前景很廣的課題,對“中國佛教
本書是一部對中國本土科幻想象傳統(tǒng)進行有趣解讀的學術普及讀物。以中國古代傳統(tǒng)標志性符號龍為切入點,從龍在不同時期,以不同形象出現(xiàn)所代表的神話學、人類學含義談起,展示華夏神龍的面貌和社會功能。作者認為,此種神話幻想之社會功能,相當于原生態(tài)的虛擬現(xiàn)實,故在書中以文化基因視角,區(qū)分時段研究龍的起源,強調玉龍一體理論,即玉文化催
神話,一般理解為一種人類早期幻想的、虛構的文學故事。本書將引領讀者走出文學本位的神話觀,走出單一學科視角,走向文史哲與藝術、宗教、政治、教育不分家的文化整合觀,將神話視為文化文本的原初編碼,將神話觀念比作某種發(fā)揮深度決定作用的文化基因。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是當今新時代國家大力發(fā)展的新興產業(yè),本書從文化基因理論創(chuàng)建的新視角,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