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摘譯了司陪丁等人匯編的《培根著作集》中有關培根自然哲學的若干文章,包括論事物的本性,論本原和起源,瓦勒里烏斯(解釋自然)和宇宙現象等經典篇目,它們均可視作《新工具》的雛形,主要涉及培根對物質本性及其運動、自然現象及其規(guī)律和自然志及其規(guī)劃等方面的內容。作者培根認為,人類至今仍受變幻無常的物質所牽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便
本書是作者詹姆斯尼古拉斯對盧克萊修《物性論》做的一次的貼近閱讀。與認為伊壁鳩魯主義只是自然哲學的觀點不同,作者認為,存在一種伊壁鳩魯主義的政治哲學,這個論斷的全部證據和意義的澄清都只能來自于對盧克萊修全部教導的研究。伊壁鳩魯主義描繪了一種基本的哲學抉擇,它不僅是一種物理學理論,而首先是一種關于人生的教導,指導人們如何盡
西塞羅是古羅馬時期重要的哲學家,政治家。其所涉領域涵蓋了政治、法律、哲學、美學、邏輯、神學、文學、倫理學、史學等,是百科全書式的思想家。其思想對歐洲哲學和政治學說影響深遠,至今仍是羅馬歷史的重要研究對象。其影響力曾在中世紀衰落,文藝復興時被重新振興,以至啟蒙時代達到頂峰。他曾大力呼吁創(chuàng)建拉丁哲學,并運用通俗流暢的拉丁語
《普羅泰戈拉》對話背景設定在伯利克利時代,即公元前433年,蘇格拉底當時約35歲。這篇對話被人們視為柏拉圖的精品杰作,它不僅刻畫了最著名的智者普羅泰戈拉,而且也提供了另外個兩位著名智者普羅狄科和希皮亞的思想概要。普羅泰戈拉在雅典的活動、他與伯里克利的友誼、他為城邦起草法律、他的不可知論和他的全部作品,促使人們對智者的教
本書是海德格爾于1924年夏季學期舉辦的馬堡講座亞里士多德哲學的基本概念的講課稿,主要根據當年聆聽過海德格爾講座的多位學生的課堂筆記編輯而成,同時編入海德格爾的講座手稿。 從內容來看,本書從亞里士多德《形而上學》卷五所列三十個基本概念出發(fā),進而逐字逐句深入闡述涉及這些基本概念的亞里士多德希臘文本。 這部講稿既是海德格爾
大約2600年前,古希臘人經歷了一次偉大的智慧覺醒,從此,古老的神話世界觀受到質疑,世界不再被認為是隨機的、不可預測的、不可理解的混沌,也不再被歸因于神秘的超自然力量,而是一個有序、和諧、自足、自洽的美麗整體。世界自有規(guī)律,而這些規(guī)律可被理性分析,可被反復驗證。 什么是世界的本質?古希臘思想家們給出了豐富各異的答案。
西方馬克思主義原本是馬克思主義陣營探索西方社會主義革命道路而形成的一股理論思潮和政治思潮[本章曾發(fā)表于《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2023年第1期。]。他們所提出的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解釋和西方革命的戰(zhàn)略、策略有別于共產國際,因而在共產國際內遭到了激烈的批判,他們或者被迫作自我批評,或者被開除出黨,一方面使得西方馬克思主義
在馬克思哲學中,作者強調實踐唯物主義、人本主義和自由解放理論;在西方哲學中,作者強調基督教哲學和新達爾文主義;在中國哲學中,我強調“新國學”。現代中國的哲學主流無疑是馬克思主義哲學,作者認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中的對話首先要正本清源,就是說首先要抓住馬克思主義的本,源就是西方哲學的來源。作者認為“中西馬”以鄰為壑的狀況
通過對西方思想史的梳理,作者論述了一個建立在神權基礎之上的思想體系的演變歷程。這是一個與世俗性中華文化本質相異的思想體系。但中華文化的世俗性特征,以及它所具有的積極意義,長期被近現代中國的一些學者所無視和質疑。從古至今一個有教養(yǎng)的中國人基本上就是一個無神
在海德格爾對形而上學歷史的闡釋與批判中,黑格爾占據了一個特殊位置,成為他思想道路上的關鍵路標。本書把海德格爾思想把握為一條向無蔽回行的道路,由此將他對黑格爾的現象學闡釋主題化為他和黑格爾的“爭辯”與“對話”。